你想讓孩子如何記得他的假日?是「孤獨打電動」,還是「你陪他玩遊戲」?
看到這本書的時候,覺得十分驚喜。一個愛玩桌遊的心理師王雅涵(哇哈老師),把心理諮商與桌遊結合,讓參與遊戲的大人與小孩,都能夠從中感受到與愛與尊重。就我來看,這也是家庭教養的最高境界-情境教養。
書裡選擇的幾款遊戲,聚焦在認識自我、正向溝通、解讀情緒、甚至未來的生涯規劃,看起來都能親子同歡,而且,不只孩子玩得高興,大人也能有所啟發。
暑假已經過一半了,大部分孩子應該也漫無目的地廢了一個月,接下來幾周,要不要用桌遊來玩點不一樣的,讓親子之間有新話題呢?
《用桌遊,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》精選書摘
★作者: 王雅涵
我在帶領桌遊團體時,常會設定一個很簡單的目標,就是希望團體中的成員能夠拉近彼此的關係,因為社福單位或是助人工作者,能陪伴個案的時間有限,但如果能夠擁有一個真心的朋友,讓他們因為過去共同的經歷,能夠彼此扶持,成為未來生命中的支持,是一件很棒的事情。
家庭中,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更為緊密的。雖然隨著孩子的成長,重心會轉移到其他同儕身上,但親情永遠是重要的,也是永久存在的、穩固的關係,能夠成為孩子探索外面世界時的背後力量,而維繫這力量有個很簡單的方法,就是時常說與聽「關於自己」的故事,無論是父母的或是孩子的,在聽與說之間,讓彼此的愛流動。
除了說出自己的故事來進行交流與分享外,不同的故事堆疊起來,還能夠幫助孩子更加認識自己與世界。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階段中,從家人開始到學校同學及老師,他們看見了越來越多的人,大腦接受到越來越多的資訊,發現原來這世界上有許多不一樣的人事物,是這麼的新鮮有趣,他們會很想要了解,到底他人世界跟我一不一樣,小小的腦袋裡會萌生許多的想法,有時興奮且充滿冒險精神,有時害怕別人怎樣看待自己,有時喜歡和人比較、想要脫穎而出,有時則想要跟大家一樣。
我記得有一次,我問一群國高中的孩子:「如果可以有一項祕密技能,你想要什麼?」其中有一個技能是很多人想要的,就是「讀心術」,因為他們覺得:「如果可以懂別人在想什麼,感覺很酷也很方便,就不用東猜西猜了。」聽到這個原因,我好奇地說:「猜來猜去真的很麻煩,但其實有問題可以直接問,不是也不錯嗎?」孩子告訴我:「啊有些事情就難以啟齒,有些事情很難問,但就是想知道嘛!」然後露出了興奮又害羞的笑容。
課本所教的、家庭所能提供的,也許不足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。當孩子對於一些未知的事物很有興趣,卻又不知道該問誰的時候,他們會自己想辦法尋找與猜測答案,但這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,也可能有很多的迷思和誘導。所以那些孩子們口中難以啟齒或是很難問的問題,更是父母和老師需要把握的關鍵,勇敢地幫助孩子去探索吧!
如果我們假設,孩子對其他同儕是充滿興趣的,很想要了解大家是否跟自己一樣,並且透過瞭解他人來反觀自我,那麼一個可以「讓大家安全說出自己的故事,同時可以安全聽大家說故事」的遊戲,就非常的重要──而父母和老師能夠成為故事引導的最佳導航員。可以說出來,迷思和模糊就無法來攻擊我們;可以說出來,我們就可以用自信與反思來取代羞恥和自卑。
最後,分享我帶領許多輔導團體的經驗談。我認為能夠安全地說出故事,是一件很棒的事情,而遊戲是很重要的媒介,透過遊戲的方式引出大家的故事,然後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傾聽跟連結。
所謂的連結,就是當團體動力、氣氛很好的時候,遊戲機制和輸贏結果就不是重點,反而需要多去看看成員們的表情和狀態,接著去詢問看看,有沒有其他成員也有一樣的故事想分享的,這樣的連結將會拉近關係,同時也能讓成員們知道,自己不孤單──原來很多人都有一樣的故事。
哇哈桌遊時間
談到說出自己的故事,我想介紹採用「是非題」機制的遊戲給大家──
真心話不冒險
有一天,我接受電臺訪問關於桌遊與輔導的議題。主持人問我最喜歡什麼遊戲,我想了想,說出了《真心話不冒險》這個答案,因為它陪伴我度過了許許多多的難關。
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?《真心話不冒險》是一款可以讓陌生人變熟悉,也可以讓原本就熟悉的人碰撞出更多火花的遊戲。透過這款遊戲,你們可以更加瞭解對方,對彼此更有興趣,是一個快速建立團隊動力的好幫手。
遊戲透過問一個是非題來讓大家作答,大家誠實地回答答案,並放到中間,接著進行投票,看看我們這一群人裡面,會有幾個人答○,猜對的人就可以得分。因此,如何問問題就是關鍵了。通常我都會舉一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如何來操作:「請問你有吃過鼻屎嗎?」這時候大家會噗哧一笑,我會再次強調回答很安全的,所以一定要誠實喔!
接著大家投票,然後打開答案,很多人會驚呼:「耶~猜對了!」也有人會說:「什麼,也太多了吧!」接著我會請大家開始輪流提問,通常剛開始大家都會不知道該問些什麼,我就會繼續再問幾題做為示範,大多是以搞笑、有趣的問題為主,好引起大家的興趣。比方說,「你曾經在路邊大便過嗎」、「你曾經在博愛座上裝睡過嗎」、「你曾經在背後罵過主管嗎」,當大家玩了幾次之後,會了解到這遊戲機制中既安全又有趣的部分,這個時候就可以鼓勵大家試著自己問問題了。
透過成員提出的問題,可以看見他們關心並且在意的議題是什麼。其實大部分的人都很希望可以更加瞭解別人,來看看別人跟自己是否有一樣的想法;也會發現題目從搞笑的,漸漸轉為認真的。有時候如果大家的答案很一致,甚至可以直接展開討論。
此外,玩這款遊戲有個很重要的原則,就是我們不會去追問誰回答了什麼答案,但如果你願意主動說,大家就會認真聽;而很多時候,當有人願意說出來時,便會引出其他人的故事,我們就可以針對這個議題做出討論。有些很難討論的議題,會因遊戲而被開啟,譬如:自殘、霸凌、感情和家庭等等。
記得有一次,我在帶領一群不愛讀書的國中生,她們被社福單位在上課時間帶出來兩天。在我眼中,她們是一群可愛的妹妹,但她們說在老師眼中,她們就是不愛讀書的壞小孩,甚至有的連段考都可以不用考。老師會說:「只要她不要鬧,一定給她六十分的及格成績。」雖然這樣聽起來很好,但這對孩子來說,其實已是一種拒絕,因為她感受不到老師對她有真實的愛與期待,只把她當成一個麻煩來看待。
也有些人身上有很多的刺青,有著年紀大她們很多的男友,還有人曾經生下孩子,但不知道爸爸是誰。她們很符合新聞上小太妹的基模,但她們一群人被抓出來上我的課時,臉上並沒有凶狠的眼神,反而帶著一種「只要不用去教室,到哪都好」的神情。雖然一開始還是會試探我是個怎樣的人,但透過遊戲的互動並且跟她們說了很多故事之後,她們就像我的小妹一樣圍繞著我,甚至跟我一起利用手機軟體錄製歌曲。
面對這些孩子,我最簡單的目標就是「她們要喜歡我,不把我當可怕的大人,然後我要聽她們說故事」,我希望讓她們在這兩天中,能夠拿掉一些被貼很久的標籤。其實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很多時候可能會面臨的狀況是根本沒有人要理你,然而你必須不斷嘗試,就算不成功也沒關係,至少你陪伴了她們兩天,讓她們可以不用在她們很討厭的學校裡面度過。
這兩天,我跟她們玩了《真心話不冒險》,有個妹妹問:「請問你們有被霸凌過嗎?」沒想到全部的人都有被霸凌過的經驗。我就利用機會問:「既然大家都被霸凌過,你們有人願意跟我說說發生什麼事情嗎?」問問題的妹妹就開始說:「昨天我回到教室,我的書桌和椅子都被扳倒,抽屜裡面的東西都被踩過,有腳印,我覺得很生氣。後來我跟老師說,老師就帶著我在臺上問大家說:『是誰把她的桌椅弄倒?』當然沒人回答。老師就轉過來跟我說:『你看沒人承認,我也沒辦法。』說完,老師就走了,留我一個人在臺上,這就是為什麼我這麼討厭上學。」
聽到這些話,其實很讓人心疼。其他的同學們開始給她支持和鼓勵,一起罵了老師,這讓我看見她們內心深處最需要被安慰的小小孩,也發現,很多時候霸凌不只來自於同儕間,師長與環境甚至也是霸凌的幫手,只是更不容易被發現而已。
後來我們開始討論「到底怎樣才算霸凌」,也討論到她們是否有霸凌過別人;最後,再回歸到她們其實很努力地在她們認為很不友善的學校環境下生存,所幸學校還是有許多很好的朋友,成為她們很重要的支持力量。而這兩天中所認識的人,也會成為她們很重要的朋友,因為彼此說出了很多真心話。
如同我之前說過的,《真心話不冒險》是我最愛的遊戲,因此我蒐集了上千則的題目,並且把它們分類,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參考;但通常我會讓大家主動提問,在大家都想不到如何提問的時候,才會拿出題目來給大家參考。以下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分類以及裡面的幾個題目,這些分類是為了幫助我在工作的時候,可以針對不同的團體需求,問出適當的題目。其中,我認為搞笑類是最重要的,因為它可以包裝我們真正想詢問的問題,利用歡樂的氣氛來增加安全感。
請記得,問問題有個核心要點,就是你要對這個問題「感興趣」,不是為了問而問,所以那些平常不好意思回答、不太確定大家想法的問題,就很適合拿來問:
在《真心話不冒險》這款遊戲第一版銷售完畢之後,我曾投稿遊戲廠商,希望他們附上題目,做為參考的建議。廠商在第二版當中便加入許多我提供的題目和分類做為玩家的參考。
另外,如果你也是助人工作者,不妨記下大家曾經問過的題目,和大家所喜愛的事情,這會成為你未來會談或是辦理活動的資料庫。父母也可以把平常很想問孩子的問題記錄下來,未來有機會玩這遊戲的時候,就可以把握機會去瞭解孩子;當然,千萬別把遊戲過程變成了拷問,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,你真的對他很感興趣,很期待能夠了解他,並且被他了解。
每次在遊戲過後,我都會和大家討論:同樣一件事情,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,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別輕易地幫別人貼上標籤,框架他人,而這就是所謂的同理心。我們會因為了解,而減少誤會、代溝與歧視;因為了解,而能夠真誠地擁抱彼此。
- 作者: 王雅涵
出版社:方言文化
出版日期:2019/07/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