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《在咖啡冷掉之前》作者川口俊和:
「我希望創作出無論哪個時代、哪個國家的人,
看了都能引起共鳴的作品。」
文: 丘美珍
< 川口俊和 Toshikazu Kawaguchi小檔案 >
大阪府茨木市人。一九七一年生。
劇團音速蝸牛前任劇本家兼導演。舞台劇<在咖啡冷掉之前>,獲得第十屆杉並演劇祭大獎。
同名系列小說在日本銷售百萬冊,同名電影在日本上映至今7個月,票房已突破4億台幣。
他曾經從大阪離家,在東京蟄伏劇場20年。作為一個小小劇團的編劇和導演,他也曾經一周只有200日圓可以過活,就這樣度過一年又一年的劇場歲月。
川口俊和,《在咖啡冷掉之前》的作者,他寫作這本書的過程是一段曲折。
那一年,東京SUNMARK出版社的編輯池田小姐,來到音速蝸牛劇團欣賞《在咖啡冷掉之前》的演出。在短短的劇場時光中,她被這個四段式的故事深深感動流淚。因此,她決定向劇作者提出邀稿,
請劇作者川口俊和把這個劇本變成小說。
接到邀約,當然令人欣喜。只是,之後的川口俊和努力寫了很久,覺得自己怎樣都寫不出理想的小說,於是乾脆放棄,把書稿擱置,一放三年。
這三年之間,每次劇團有公演,他還是會邀請池田小姐來看。只是,兩人見面寒暄,絕口不提書稿的事。直到他自己人生出現轉折,才順利地完成書稿出版,2015年,《在咖啡冷掉之前》首刷7000本上市。
上市之後,這本書意外爆紅!不但在日本暢銷超過百萬本,還搬上電影大螢幕,由當紅女星有村架純演出,上映至今短短5個月,票房已超過4億台幣。如今,他的書和他本人,都成了書市傳奇。
在台北國際書展期間,川口俊和來到我們眼前,以下是他的專訪。
1.在寫這一系列的書之前,您在音速蝸牛劇團擔任導演和編劇家。能否談談您當初為何選擇劇團生涯呢?您在劇團生涯的樂趣和辛苦之處有哪些?
在高中時,我本來想當漫畫家。那時,班上有個戲劇社的女生,是我暗戀的對象。她們社團在校慶要演出,卻人手不足,所以,她就找我幫忙把兩個小時的劇本改成40分鐘,她也拜託我上台演一個角色,並且協助後台工作。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舞台劇。如果沒有那場暗戀,我說不定就會走上不同的路(笑)。
高中畢業後,我還是想要當漫畫家,所以離開大阪,到東京去。但是,持續努力了三年卻沒有成果,我那時候心想,回大阪算了。就在這時候,有一個小學三年級就認識的好朋友松田賢二(日本男演員,曾演出派遣女醫中的角色),在這時候來到東京,說他想當舞台劇的演員,順便邀請我一起參與舞台劇的導演和編劇。這樣做了兩三次之後,我覺得還蠻得心應手的。漸漸地,我就把這當作職業(雖然一直沒有賺到錢),如此不知不覺做了20年。當年劇團的朋友陸續都離開了,就只剩下賢二和我還在繼續之前的工作。我們的夢想就是一起拍電影,由他當演員,我當導演。這算是一種很有夢想的孽緣吧(笑)?
我現在雖然以小說家的身分,好像做出一點成績了,但是,在舞台劇的世界裡,我還有待努力。在這過程中,我很感謝劇團裡的朋友一直很信任我、陪伴我,一起度過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。雖然說,創立劇團一開始是為了夢想,但是,我能夠堅持下去,完全是為了他們。我很希望未來可以更加努力,餵飽大家,讓大家可以把這當作一個正職,苦樂可以一起共享。
經營劇團的快樂,在於跟團員一起排練、創造的過程。期間,當然有很多辛苦之處。當我覺得心情低落時,我就去看漫畫,這是我紓壓、提振精神的方式。
當這本小說改編電影時,我放手讓導演和編劇根據原著來發揮。我對劇組唯一的小小請求,就是希望能讓我的劇團演員,在其中扮演一個角色,即使是路人都好。
結果,等電影拍好,我也看了。有人問我,看完電影有沒有哭?我哭得最厲害的那一幕,就是我的劇團演員出現在電影裡面,那個稍縱即逝、如果看DVD要用暫停鍵才能看到的那個路人鏡頭。
2.《在咖啡冷掉之前》這一本小說,是由劇團的故事衍伸,這個劇本最早創作的靈感從何而來?
我在劇團時,曾經辦過成人戲劇班,那一次有12個人來報名學表演。他們都是白天有正職工作的上班族,不是專業演員。所以,我當時想要寫出一個簡單、有趣,讓他們可以感受到戲劇魅力、很容易上手的作品。
劇本會分成四個段落,也是因為大家平常可以全部聚在一起排練的時間不多。所以,我把故事切成四段,每次排練的時間就會變短,也不用所有人到齊。
剛開始,我先決定名字是《在咖啡冷掉之前》,也設定了一個前提:「如果能在短時間回到過去,你想做甚麼」。故事詳細內容還沒想完。然後,我跟演員討論,決定誰演出甚麼角色,設定好人物,接下來才寫故事。
這是劇場創作很常用的方法,就是讓劇本跟著演員走,因為我們會想要活用演員身上的特質。例如,有些人口條很好,適合連珠炮的台詞,但有些人內心戲很好,眼神很犀利,或者有人走路很有趣……所以,我們通常會一邊排練,一邊決定故事的走向,或細微的設定。
有讀者曾經問到,為什麼故事中會出現一個話很少、總是坐著的白衣女子?其實最早是因為那個劇團演員當時正好在軋戲,幾乎沒有時間排練。所以,後來我就為她創造了這樣的角色,沒想到意外引起話題。
至於咖啡店裡那一條又一條的穿越規則,也是我逐漸加上去,用來為難演員的。因為,對演員來說,越麻煩的規則,反而會更加激發出他們表演的潛力。
3.要把劇本改寫成小說,感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您在第一本書的序言中,也提到自己改寫的挫折,以及歷經至少三年才改寫完成的心路歷程。這位跟您合作的SUNMARK出版社編輯,提出要把這個劇團劇本改寫成小說時,請問您的反應是什麼?後來他在哪些地方給了您具體的幫助?
SUNMARK出版社的編輯池田小姐,有一次來看這齣戲演出,之後就向我提出邀約,希望能將這個故事寫成一本小說,這也是她第一次擔任小說作品的編輯。
我不是傳統的小說作家,她也不是傳統的小說編輯,所以我猜想,我們合作的方式應該很不同於別人。
她最大的特點是:我交出去的稿子,她從來不改我的文字,她覺得應該保留我用字遣詞的風格。但是,她會逐段逐段看過,提出問題,比如:「這段您的意思是甚麼?」「這段您心裡的想法是甚麼?」「這段故事後面還有甚麼背景嗎?」我們根據這樣的方式來回溝通,去蕪存菁。
寫作小說,最初的過程十分艱苦。我一直很努力,想要寫成一本我心目中「小說應該有的樣子」。結果,寫成初稿之後,拿給我的作家朋友看,每個人都給我不同的意見,還有人吐槽說:你這根本不是小說。
聽了各方意見後,我混亂了。之後就覺得,我應該不適合寫小說吧!所以,後來就把這件事擱著,一放就是三年。
但後來,我有一個好朋友很意外地因病過世,從發現生病到去世,只有短短兩個月。這件事給我很大的衝擊,讓我覺得,自己應該儘快完成手邊未完的事。所以,我再次聯絡編輯池田小姐,問她:我還有機會嗎?沒想到池田小姐說:我一直在等你跟我聯絡呢!
既然編輯那麼信任我,這次,我決定要把小說完成。有了上次的慘痛經驗,我這次擬定了幾個寫作原則:1)儘量沿用舞台上使用的台詞。2)出版前,只讓責任編輯看我的原稿,也只相信責任編輯的意見。3)就算寫得不好也沒關係,總之,就是把書寫完。
後來,我們一起花了一年半的時間,把書完成。書中每篇故事,我都修改過5次以上。不過,最後終於寫完了! 當初寫劇場腳本我只花了2週,沒想到寫成小說竟然前後花了我5年的時間。
不過,有了這次的經驗之後,寫這系列的第二本和第三本時,我都先寫成劇本版,因為這對我來說最熟悉快速,寫完之後再改寫成小說。這樣寫到第三本時,編輯幾乎不太要我改稿了。我當時還有點不安,心想,真的這樣就可以了嗎(笑)?
4.後來寫成的小說,在日本大大暢銷,您覺得意外嗎?您認為,是書裡的哪些訊息打動了讀者?而讀者有哪些回應,讓你印象深刻呢?
真的完全是意外!當初我只想把書寫出來,完成心願,其他沒想太多。編輯也跟我說,小說沒有上市之前,無法預測銷售狀況如何。我自己曾經偷偷想像過,也許會有人喜歡這個故事,但這也只是放在心裏的期待而已。
沒想到,最後小說很受歡迎,還拍成電影,甚至還翻譯成中文,在台灣出現。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現實。
書裡的題材和設定,涵蓋了親情友情愛情的主題,也牽涉到各種人際關係。我將自己在生活中獲得的想法,直接反應在故事中,可能因為如此,許多人會有共鳴。
好萊塢的電影,會設定故事主角是個能力很強、超現實的英雄,那是讓人仰望的角色,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會出現的人物。觀眾透過看電影,讓英雄代替自己完成那些任務。但我的故事,走的是另一個方向,是每個人都可能碰到的情境,透過這種交流,邀請觀眾參與其中。
在台灣出版第一本小說的序言中,我也提到,我寫作的信念是:「我希望創作出無論哪個時代、哪個國家的人,看了都能引起共鳴的作品。」
5. 《在謊言拆穿之前》這本小說裡的關鍵字是「謊言」,而書裡的故事全都是男人的故事,是否您是覺得,「謊言」也算是男性最好的朋友呢?
老實說,因為當初劇團的演員大多是女性,所以,為她們量身訂做的劇本,所發展出來的第一本小說
,其中四個主角也都是女性,而購買書的讀者也多是五、六十歲的女性。
所以,後來我就想,在第二本時,可以設定幾個男性的角色,作為平衡;並且,在續集中,我也增加了一個中年女子的角色,讓讀者感覺到,自己似乎也在故事中。
6.從第一本到第三本小說,描寫了幾位故事主角生命中的遺憾和不安,以及透過咖啡館的那個座位,從現在回到過去,或者從過去前往未來,之後,得到療癒的過程。雖然這是小說,但是您是否覺得,在現實生活中,每個人真實的人生中,這種跨越時空的想像,的確也能帶來療癒、紓解不安呢?
在現實中,過去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改變的,但是,對過去的「理解」可以改變。所以,書中的主角回到過去,不是為了改變現在,而是去瞭解他們最想知道的事情,解開心中的結,知道自己對往事後悔的原因,看清楚、想清楚之後,說不定就可以找到走下去的動力。
其實,任何人都可以和自己的過去對話,達到這樣的和解。我只是在故事中用比較魔幻的手法,讓他們真的回到過去,完成這樣的任務。
在這系列第三本書中,我也點出這樣的主題:如果能看清楚讓自己躊躇停滯的原因,往往就能夠再度出發。
7.書中的咖啡店可以通向過去,也可以通向未來。如果你有機會去到過去,最想見誰?去到未來,你最想看到甚麼?
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,爸爸因為心臟病過去了。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,我想見到他,跟他說,我們現在過得很好,請他放心。
如果可以去到未來,我想看我未來的髮型是怎樣的(笑),還有,因為我現在是單身,我也想知道未來的我,究竟結婚了嗎?
8.台灣的讀者即將看到您的第三本小說,你最希望他們看完之後有什麼反應呢?
在書裡第四個故事中,有一對情侶,關於他們的結局,我煩惱了很久,最後決定這樣寫出一個比較意味深長的結尾。希望讀者們可以好好體會,並且溫習前兩本,找到故事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