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的一年,能夠讓你變得更好的5個人

 如果你認識這5個人,讀過他們的作品,在新的一年,你就有機會改變現況,建立好習慣、變得更風趣、更健康、更自由,說不定,還能順便學會一種新語言!

 


最近看到一本書的書名是《你交的朋友,會決定你的人生!》我看到這個標題,心底一驚!於是戰戰兢兢地,從頭到尾一頁不漏地拜讀完畢。

讀完之後,心想,我這幾年安於現況,不想改變,應該就是沒有認真交朋友的關係吧?於是走訪了幾家書店,並且清查自己書架上那些買來之後沒有認真讀的書,裡外重新整理一次之後,我決定在新的一年,好好地認識以下這幾位跨國跨界的作者朋友。


1)讓你可以心想事成:習慣學達人查爾思.杜希格( Charles Duhigg)

我們常常祝福別人「心想事成」,但後來我發現,真正能夠心想事成的人,不論運動還是減肥,他們倚賴的不是運氣,而是好的習慣。

人的一生,不過是習慣的總和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有40%的行為受制於習慣,習慣一旦養成,就會不經大腦自動啟動。有人說: 好習慣是個好僕人,幫你完成心願壞習慣是個壞主人,讓你受制於它,一事無成。

怎樣才能改掉壞習慣,養成好習慣呢?
前幾年,紐約時報得獎記者杜希格發表了《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》一書,破解了「習慣」的秘密,一舉成為全球知名的「習慣學」顧問。

杜希格說,「習慣」一旦形成,雖然頑強,但是並非沒有破解之道。杜希格旁徵博引,爬梳近20年來科學家與企業界關於「習慣學」的研究,從中找出了改掉壞習慣的秘訣。

每一種習慣,都可以拆解成「動機、慣性行為、滿足感」三部分。例如,下午三點過後,你習慣吃點甜食,吃完再跟同事聊聊天,因為這樣的習慣,讓你胖了3公斤,你覺得這是一個壞習慣,想要改變。這時候,去想想,你為甚麼會想吃甜食?是餓了?無聊?還是純粹想要休息一下?如果,只是想要休息一下,那麼,不吃甜食,下午三點後晃到同事的辦公桌附近去晃晃,可能是一個更好的習慣?

除了個人的習慣之外,杜希格也研究了組織的習慣。簡單地說,凡是表現優異的組織(不論是學校或企業),追根究柢,常常會發現他們自有一套偵測「習慣」、改變習慣的修正系統,日積月累,自然打造了不凡的成就。

推薦閱讀:

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?全球瘋行的習慣改造指南(The Power of Habit: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)


 

2)讓你變得更有趣:英倫才子艾倫.狄波頓(Alain de Botton)

這位英國的5年級生,被台灣的出版社稱為「英倫才子」(有人說他的外型有點像威廉王子,連頭髮稀疏這點都很像)。他在瑞士出生,在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念過書,通曉法文、德文及英文,可以說是一位有著黃金學歷、王子外型的文青。

艾倫·狄波頓著作等身,他對知識的好奇心無遠弗屆,可以輕鬆滙流文學、哲學、藝術等多元領域,可以寫小說也可以寫評論,論述的主題涵蓋戀愛、旅行、宗教、社會階級、新聞觀察……曾有作家推崇在他筆下「沒有一句乏味的句子」,另一位作家說:「這種奇才作家,恐怕連掃帚的傳記都寫得出來,而且一定有趣。」這正是他的功力—能把任何知識變得不無聊!

艾倫.狄波頓的書,在台灣出版不少,最近有一系列《艾倫·狄波頓的人生學校》

,雖然不是由他親自撰寫,不過艾倫.狄波頓說,這一系列教導人生智慧的書(例如教人如何面對情緒、學會變老等),正是他認為應該在大學傳授的務實知識,所以仍然值得一讀。

推薦觀賞:

艾倫.狄波頓在TED網站的演說:
一種夠寬容、更溫和的成功哲學

https://goo.gl/TobWOJ


3)讓你變得更自由:界線專家亨利.克勞德和約翰.湯森德(Henry Cloud&John Townsend)

 

有一次我檢查手機,赫然發現我參加的line群組竟然高達53個。面對我身上的各個角色:媽媽、妻子、朋友、社團的一份子……來自各方的期待有時候真的讓我疲於奔命。

大家都覺得幫助朋友和家人是義不容辭的,但為甚麼自己竟然因此陷入忙亂,生活失去次序?有專家說:這一切是因為你和外界沒有明確界線。

這兩位心理醫師大概是全世界最會「劃線」的人了!他們主張人我之間,一定要有界線,這條界線,這一邊是你該負的責任,另一邊是對方該自理的人生。即便對方是你的父母、手足、配偶、子女、同事、朋友,也不例外。
同樣的,在面對自己的生活時,也要設定界線:哪些問題是可以解決或改善的,哪些問題其實你無能為力——-這條界線讓你能夠面對現實,不被悔恨和無力感綁架。

作者是基督徒,因此依照聖經的真理來教導設限的奧秘。奇妙的是,當界線設定之後,你的心靈因此不受拘束,你拿回對時間和金錢的掌控權,人生因此變得更自由!

★推薦閱讀:
過猶不及: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(BOUNDARIES)


 

4) 讓你更健康:疊煮料理家梅崎和子

我相信改變食物就能改變人生,也能對環境友善。如果有一種方式可以簡單、快速地完成一餐,而且可以大量攝取蔬食,那麼,不就是一種超棒的料理手法嗎?
作者梅崎和子原來在醫院擔任營養師,偶然間,她接觸到長崎的養生料理家小川法慶,學到了疊煮烹調的手法,進而發揚光大,成為料理界自成一格的專家。

疊煮料理是甚麼呢?簡單地說,就是將蔬菜以及其它食材,依照既定的順序,堆疊放在密閉的鍋中,以較少的水份煮成一鍋佳餚。

這種手法強調「極簡」—-根莖類洗淨就好不用削皮就可以下鍋,又因為用水極少,所以蔬菜食材都能保有原來的美味,不需高湯。不論從食材組合,或是下廚的技法,都堪稱是夢幻料理無誤。

★推薦閱讀:
疊煮料理73:超省事、不浪費、低熱量 一只鍋子就能煮 全家都健康



5)
讓你的世界超展開: 自學25種語言的多語專家謝智翔

多學會一種語言,就多開啟一個世界,以及無限的機會,我這麼認為。

但是,學語言對我來說一直不是輕鬆的事。國中時代,在打罵教育中我學會了英文,後來雖然非常感激當時的英文老師,但老實說,我一直不特別喜歡英文。

之後,我花了2年時間去學日文,儘管非常喜歡這種語言,也很喜歡授課的老師,但是一直學不到位。最後,我宣判自己是個沒有語文天份的人。
但看到謝智翔的歷程,讓我重新燃起了一線希望。他靠著動漫學好日文,花了1年學會法文。他到安地斯山牧羊駝,學會了印加文明的官方語言克丘亞語,到緬甸寺廟修行,在當地生活學緬甸語……在他看來,只要學語言的態度改變,進入一個對的環境,改用直覺而不是用紙筆文字來學習,那麼,在3個月到半年間要自學一種新語言並非難事。
在我眼中,這樣的謝智翔幾乎算是勵志典範了。也因此,未來這一年,讓我想要用新的態度,好好溫習我的日語。

★推薦網站:謝智翔創立的多國語言網
http://polyglot.tw/activity/

新的一年,我的心裡帶著希望出發,期待在未來迎接我的,會是一整年的豐盛美好!

廣告

發表者:丘美珍

是專欄作家、資深財經記者,創意寫作老師,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。 目前擔任獨立出版策劃人,以及媽媽社群創辦人。 獨立出版策劃作品: 時間教會我們的事 / 中年重生 創辦的媽媽社群包括: 媽媽悅讀基地 / 媽媽喝一杯 / 幸福財女讀書會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後,歷任記者、編者、作者、譯者、編劇,享受不同文字的多重面貌,曾榮獲新聞局優良劇本獎基督教華文創作金獎。 曾任:《經理人月刊》總編輯、《數位時代》編輯總監、時報出版副總編輯、藍鯨出版/風格者出版總編輯。著有《承諾,用心守護病人》,《辦公室裡的x》,譯有《雷曼啟示錄》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