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在擔任經理人月刊的總編輯那幾年,何社每週會有一次到辦公室來跟我們一起開編輯會議。跟他一起工作的那幾年,我近距離觀察這位專業前輩,察覺他在功成名就的光環下,的確有某些素樸寬厚的紋理,交織在他的日常生活之中。後來才知道,原來,這跟他成長的軌跡有關。
在他六歲那一年,經商的父親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,離開這個世界。這個家一夕變天,留下債務,留下母親、比他年長的5位姐姐,以及比他年幼的2個弟弟。
我無法想像,一個原本生活優渥的貴婦,一夜之間成為單親媽媽,她該如何在這個無所依靠的世界裡,帶著8個小孩,靠著自己一針一線踩踏縫紉機,一日一日面對現實生活?
然而,奇蹟,是會發生的。
拯救這個邊緣家庭的,不是任何有形的資產,而是他母親那樂觀的性格。對著孩子解釋家裡的變局時,她說:「這世界是公平的。對我來說,過去,我過好日子,現在,該我過壞日子了。但是,對你們來說,這世界也是公平的。你們現在過壞日子,往後,一定會有過好日子的時候。」
簡單清楚的道理,我想,的確安慰了孩子們惶惑不安的心。這不但讓他們勇敢面對嚴峻的現在,也讓他們抬起頭,把視線望向遠方,並且相信,地平線那一端,會有漸入佳境的未來。
現在看來,個性的確決定命運。一個樂觀的母親,改變了一個家庭的命運,而當年那個六歲小男孩,也因著自己獨特的個性,創造了自己的命運。
★您曾經說,像你這樣在求學時不愛唸書的,長大之後做出版,是個有趣的組合,能否談談您求學時的學習經驗?
我從小不愛讀書,嚴格來說,從小到大沒有認真唸過書。我不記得自己在小學時,在家打開過課本,初中也沒有,高中更沒有。但我上課時一定非常專心聽課,聚精會神,然後只要一下課,我就拼命玩,書就跟我無關了。
我認為,「學習」不是與你讀書的時間成正比,而是跟你的「聚焦學習」的功力成正比,當你全力以赴去學習,你會得到非常巨大的成果。我後來意識到,我雖然不愛讀書,但卻是個非常擅長主動學習的人。
在上課聽講的時候,我不是被動接收訊息,而是會用自己的邏輯,同步檢查老師上課的內容和脈絡,從中組合出自己的道理。一旦我發現經過自己的推論,我也會得到同樣的結果,這個知識會進入我的系統,我就永遠不會忘記!
如果有覺得怪怪的地方,我就問老師,但當然也有一定要背誦的部分,那麼該背就背。我不記筆記,就是靠上課聽講、 思考、記憶。
我在學校的科目,也沒有特別強或弱的。小學時因為強手不多,都是第一名;初中以後,也都被分在最好的班。我有一個強項,就是很會考大考,我碰到大考,一點都不緊張,反而更興奮。以運動來說,我就是比賽型的選手。平常學期考試,排行二、三十名,但只要一到聯考這種大考,就會衝到前十名。
考大學那一年,我第一次模擬考就考出可以上台大第一志願的成績,從此我對自己的實力很放心,就在操場踢球踢了二個月,沒碰過書,結果從台大考到政大。
★您成長於單親家庭,童年時家裡遭遇變故,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,您學到的人生功課是什麼?
我們家因為是單親家庭,母親平常忙於生活,幾乎不盯我們的功課。小學第一次月考,我考第三名,拿回去給媽媽看,媽媽一看,就說:「知道了!」從此再也沒有過問我的成績。從此之後,所有需要蓋章的,都是我自己拿章去蓋的。我從這裡體悟到,唸書是自己分內的事,不要讓別人操心。
「做好自己的事,不要讓別人操心」,從此變成我這一生重要的處事信條。所謂的「別人」,不只包括長輩,也包括同事、部屬,所有跟我有利害關係的人。如果因為我的言行,讓別人費心或擔心,我都覺得是非常罪惡的事。
延伸來說,例如,我自己是不遲到的。所以如果出去旅遊,說好2點集合,我看到2點以後才出現的人,就會很火,覺得你怎麼可以浪費別人的時間。
我上面有5個姐姐,下面有2個弟弟,我們家是非常自主的,從來沒有誰管誰。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就對了!
我從媽媽身上學到幾件事:做人要本分,做你該做的事,不做不該做的事。還有,不是你的東西不能拿,做人要像人,不能偷搶拐騙,要謹守基本原則。
★媽媽在什麼情境下教會你這些道理?
在我挨打的時候。我從來沒有因為功課被打過,都是因為調皮犯錯被打。媽媽在管教我時,用細竹枝打手腳,或用手指大的竹枝打屁股或大腿,邊打邊說道理。
★從她的日常處事中,你學到什麼?
從媽媽的日常處事中,我學到很多。我媽媽是一個超級樂觀主義者。我爸爸本來在經商,後來選擇結束他自己的生命,之後,我媽媽孤身帶著8個孩子,那時日子真的很難過。
但是,媽媽對我們說:「沒有餓死人的,船到橋頭自然直。」
而且她非常大方,常跟我們說:「有肚量就有福氣」「錢再賺就有」(台語)。我爸爸早期做生意很賺錢,所以家裡留下一些珍奇的東西,比如罕見的舊鈔券、龍銀,或者珍貴藥材犀牛角。犀牛角是退燒良藥,孩子發燒時磨一點粉末泡水喝下,據說就能退燒。家裡有客人來時,大家玩賞這些珍稀之物,媽媽如果看到客人喜歡,就會讓他們帶回去,並不因為自己窘困而失去慷慨之心。到最後,這些東西都送光了。
在我成長過程中,有個聲音總是令我難忘,那是媽媽為了養活全家,努力腳踩裁縫車,車踏板傳出的噠噠聲。她早上2、3點就起來工作,這聲音常常把我從睡夢中吵醒。
即便處境艱辛,但我媽媽對於自己的處境完全不哀怨,還常跟我們說,這世界是公平的。她說:她30歲之前,過的是養尊處優的貴婦生活,現在,她好日子過完了,輪到她過壞日子了。但是,我們比她好,現在先過壞日子,往後,就該過好日子了!
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,我很健康地成長,不怨天不尤人,完全看不出曾經有過那麼艱苦的年少歲月。
★您大學時就開始創業,對於創業的風險,你是怎麼看待的?過去在城邦集團創立過很多本不同類型的雜誌,訣竅是什麼?
我30歲以前不計較風險,想到什麼就會去嘗試。30歲以後,會開始惦量。如果我看到一個商機,算算有超過一半的成功機會,就可能去試試。
辦雜誌,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受眾(TA)的需求,量身打造他們的需求,不論哪一種主題的雜誌,道理都一樣。只要能準確、完全滿足讀者的需求,就能存活。
不論時代如何變遷,解讀讀者的需求,滿足他們,這是不變的工作法則。但現在,讀者的閱聽行為轉變了,所以要跟著轉變,不然活不下去。
現在讀者不太看紙本,不太看過去你提供的那些形式的內容。雜誌過去靠賣雜誌、賣廣告維生,現在越來越難。所以,雜誌必須在線上經營社群,讓流量極大化,從中銷售內容和廣告。不過,某些專業內容,例如經理人月刊、商業週刊,因為內容獨特,在線上世界仍然可以採付費形式經營。
★去年電子書的銷售額比前年成長了三倍多,你如何看待這樣的趨勢?
這是不可逆的趨勢。紙本書和電子書的確各自有優缺點,當然,對習慣讀紙書的人來說,紙書很方便跳著讀,或是可以一翻到位。但有些情境下,電子書會方便很多,例如出國旅遊想帶幾本書看時,一定是選擇電子書。一個閱讀器可以載300本書,想看什麼都可以。另外,電子書很容易保存、分享,這也是優點。
我看到的是,原來習慣讀紙書的人,會在一種特殊情境下讀到電子書,往後這種雙軌閱讀就會成為常態,這種讀者我稱為數位移民。
但另有一種數位原住民,在出生後就直接與網路世界面對面,他們可能對紙書沒有留戀,他可以完全由電子書取用所需的內容。這種人數會逐漸增加。
城邦集團現在出紙書也出電子書,我們會繼續觀察讀者,跟著市場走。我們現在儘量紙電同步出版,目前轉換率大概可以到六、七成。
就暢銷書的邏輯來說,紙書跟電子書是同步的。紙書暢銷,電子書也會暢銷。如果作者很擅長線上動員,也有紙書不太賣,但電子書很不錯的案例。
★回顧您過去的生涯,經歷過記者、創業家、作者(自慢系列),每一階段的您,各有什麼體悟及收穫?
記者是我跟社會對話的方式,你會關心社會的動態,會希望因為你的工作發揮影響力,讓社會有所改變,往你期待的、正面的方向走。我覺得自己一輩子都仍然擁有記者魂。
創業家是透過一個工作的歷程,完成目標,一旦成功,就名利雙收,讓自己跟家人生活改善。
作者是透過著書立說,讓自己的想法傳達給讀者,協助他們更篤定地改變。記者、創業家、作者,這三個角色我都非常喜歡。
★《自慢》這一系列已經出到第十冊,這本書引起這麼廣大迴響,成為暢銷書,是你預期的嗎?
剛開始的確沒料到。因為,我覺得自己所寫的內容並不特別,我只是把我所想的、我所做的,用文字表達出來,我覺得這些道理是「為人的basics」,是最基本的信仰和價值觀,最普世的工作邏輯,應該大家都懂,應該人人如此。
但後來讀者的回應,讓我發現,有些道理也許讀者想過,但沒想透,所以他們從我的書裡得到收穫。有些人想得跟我不一樣,畢竟這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價值觀,這些人不會買我的書,但我相信這個社會上,也許有70%跟我想得一樣的人,他們會買我的書,以此驗證、支持自己所想的。
在我書裡,會以一些具體的情境,來闡述工作價值觀。例如,老闆加工作給你時,你該怎麼回應?你可能覺得老闆非常重視你 而想要全力以赴好好表現,或者,有人可能覺得,怎麼這麼衰,又被老闆壓榨了,因此覺得抗拒。
我的看法會是,你做越多,你的學習越多,價值越大,未來可以發揮的空間越多,可以賺的錢更多,成就可能越高。所以,就我而言,我不會拒絕學習,這是我相信的事。
我也不覺得自己就可以成為 工作者的導師,我只是一個人生體驗的分享者。
★您自己近日「為工作而閱讀」,以及「為興趣而閱讀」的書單有哪些呢?
為興趣而讀的,國學、小說(歷史或武俠)、歷史這三類我都喜歡。城邦出的書一年超過一千本,我就從中挑選我要的。我也會上電子書平台搜尋。
最近為工作而閱讀的有《 藍海策略》、《第二曲線》,《精準定價》。為興趣而閱讀的有《再造失去的王國:俄羅斯的帝國雄心500年史》。這本是從蒙古帝國統治之後的俄羅斯開始說起。
近日有很多台灣史的書,有些帶著意識型態,有些經過誇張扭曲,我都不愛。但最近讀到這本《有溫度的台灣史》,作者楊渡展現專業和研究根基,寫得非常有趣。
★在這些年的生涯中,您曾經堅持過甚麼價值?抗拒過甚麼誘惑?期待為這個世界留下甚麼樣的影響或典範?
我堅持的第一個價值是:這世界是公平的。凡事都有因果,現在做什麼事,未來就會得到什麼結果,沒有人逃得過。第二個價值是:做人要正派。如果你可以坦然說,我無不可告人之事,這就是正派,表裡如一。
我也不能說,我自己已經做到,但我在努力堅守這個原則。
在做生意或當記者的生涯中,誘惑很多,大部分都跟錢有關。如果當下接受,就可以獲得明顯的利益,所以,要做還是不做?
其實,常有這種事。例如,有一次我們因為不配合某些事,一千萬廣告就飛了。或者,當記者時,有人給我一張空白支票,跟我說:「你需要多少,自己填」。我只好開玩笑跟他說:「對不起,我的胃口比較大,我擔心你給不起,所以就算了。」
能夠抗拒誘惑,是因為我瞭解,有些事情是無法回頭的。一張白紙,一旦染黑就變成黑的,那就回不來了。有時,忍一下就過去了。
但我也開玩笑說,每個人的堅持,都有規模。今天你面對一百萬、一千萬你守得住,但面對一億、十億呢?所以,真正的誘惑來時,才會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。至少,我到目前守得還不錯。
至於,要為這個世界留下什麼樣的影響或典範?老實說,我沒想過。我就是個凡人,凡人能做的有限,我只希望我蓋棺論定的時候,俯仰無愧。